賽迪孫會峰:大數據及其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應用
--2014億瑪智慧營銷沙龍第1期精彩回顧
伴隨著新興互聯網企業入主金融領域、傳統金融機構奮起紛紛互聯網化,爭奪用戶成了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必爭之處,如何建立用戶的信任度?如何最低成本及精準有效的獲取用戶?2014年3月20日,一場圍繞“互聯網金融企業如何建立用戶信任度”的探討在北京展開,賽迪研究院、民生銀行、京東金融集團、愛投資等業內專家、互聯網金融資深從業者齊聚一堂,一起聊聊互聯網金融那些事兒。
賽迪研究院高級副總裁孫會峰從兩個方面分享了大數據和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研究成果:1、大數據技術及其變革性的影響;2、新興的信息技術可能在金融領域產生的一些變革性的影響以及未來走向的判斷和分析。
孫會峰老師認為互聯網將對互聯網金融產生三大變革性影響:1、客戶服務由物理網點轉向虛擬網絡:客戶接觸和服務的渠道由實體向虛擬演變, 從而倒逼金融機構實現互聯網化。2、大數據時代到來,個性定制化流行:在大數據積累基礎上的數據挖掘使得對單個客戶的信用違約情況、消費行為和理財習慣分析成為可能;信息工具的智能化和精準化逐漸擠壓傳統金融高成本、低效率、大金額所帶來的高利潤的生存空間。3、構建虛擬信用平臺,加速金融中介消亡: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支付模式使得超級網上銀行逐漸取代支付系統中的二級商業銀行的清算結算系統。
孫會峰老師認為互聯網金融會經歷三個發展階段:1、網絡渠道拓展:傳統金融渠道虛擬化,有效整合交易、支付和理財等業務,利用互聯網為客戶提供一體化多樣化金融解決方案,如券商綜合理財賬戶、余額寶等。2、虛擬信用平臺:革新傳統的金融中介及貨幣發行體系,借助P2P網上借貸平臺、眾投模式、社交網站、電子貨幣等形式,實現新生代金融生態圈的重構。3、數據產品化:互聯網金融可借助大數據挖掘和數據信息流優勢,實現數據的產品化。
孫會峰老師最后從頂層設計、競合統一、個性服務、模式改造、流程再造和產品創新等多個方面對推動互聯網金融的跨越發展提出了建議。
下面是賽迪研究院高級副總裁孫會峰演講實錄:
孫會峰:謝謝主持人,非常榮幸今天有機會跟各位一起來交流匯報一下,我們幾年里在大數據跟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一些研究內容,并且給大家做一下分享。那么因為今天的沙龍,我覺得舉辦的特別有意思,關注到兩個非常熱點的領域。那么我今天分享的內容,一個方面是大數據技術及其變革性的影響。第二個方面就是在我們對于這樣一些新興的信息技術,有可能在金融領域產生的一些變革性的影響以及未來走向的判斷和分析。
第一點我們看一下,對于整個數據鏈的增長,或者說網上的虛擬空間和實體經濟之間發生的聯系,我想在座有很深刻的體會,無論是我們現在使用的量,就是我們使用的互聯網時間,以及我們的行為,能做的事情,他是非常非常之多的。
第二點,我們也看到,我們能夠進入網絡的設備,也是呈一個快速增長的態勢,在最近兩三年,人均大概有四到五臺的終端設備。那么我們判斷的未來,人均會達到幾十臺。幾十臺的根本原因在什么呢?一方面是我們屬于個人的應用,包括我們的PC,或者是手機,或者是手表,或者是未來的眼鏡,包括很多部署在公共區域內的,我們辦公室的監控,道路上市政的一些東西。
總體上未來幾年里面,我們單個人擁有的生產數據的終端設備,是保持一個快速增長,人均達到幾十個。也就是我們目前一直講,在網絡的空間里講下一代寬帶,IP4向IP6的擴展,以及我們現在寬帶中國已經拓展到帶寬的一個根本需求的一個動力,這是一點。
第三個方面,我們看到在2013年里面,整個上網的人數,以及在網絡上產生交易行為的數量,在保持一個快速的增長,我們的網民數已經超過了6億,我們上網的設備,除了我們傳統的臺式、PC筆記本以外,手機是一個巨大、快速的增長態勢。而且我們看網購的行為,已經超過了整個網民的一半,而且網絡支付超過了兩億多。
一方面是設備增加,一方面上網行為的增加,結合我們互聯網業務的創新,會產生一些新的網上消費形態。
第三個方面,在三種背景的影響下,我們也看到其實產生了很多大量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后面我們也會講到,有很大的一些價值可以挖掘,過去幾年里面,由于我們數據的量少,而且數據之間的系統之間,存在很強的割裂性,我們過去這個系統是煙筒似的,異構化的,或者說建設標準不統一的,無法找到數據之間的關聯性。不是數據之間沒有關聯性,是我們無法找到,從系統上來看是差異化,從設備上來看,或者我們網絡達不到,或者我們處理的芯片能力達不到,服務器的能力達不到,計算能力達不到,或者存儲資源達不到數據含量的信息。那么在過去三到五年里面,技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我們現在每一臺手機運算的能力是超過了十五年前的一臺服務器的運算能力,技術上是可行的。在應用上,客觀上也產生了很大的數據。
所以因此我們講,未來還會產生很多,怎么樣會產生?我們覺得有三個途徑,一個是交易數據,這個大家感覺最深刻,所有的交易行為,商業的行為,都會產生交易數據。這個會大量的產生,無論在POS機上,或者是店上網站上,都會產生這樣的交易。第二塊就是交互的數據,什么是交互數據?我給你打個電話,發個短信,或者發個微信,這不是交易,這是咱們倆社交網絡的交互。我可以分享一個圖片,或者一個視頻,這叫交互。那么這也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其實我們每天,大家坐這上課,就會有人不斷的去刷微博,或者刷微信,這就在生產數據。
第三塊就是傳感數據,所謂傳感數據,沒有發生交易、交互,但是比如我們這個房間,攝像頭,攝像設備,它是傳感設備。這只是說在這種酒店建筑物,但是在工業生產領域,在我們整個城市管理領域,還會產生這樣的監控數據。
那么主要的數據類型,我們認為有這三個方面。當然這三個方面,這些數據產生有幾個特點,一個是海量,快速生產,剛才我們背景講過,無論是生產設備的終端,或者我們使用的時間,或者我們自身去生產設備的動力和興趣,都比以前高很多。
第二個是快速產生的,時時產生的,后面我們有亮點評估。
第三個是多樣化的,不像早期是文本的數據,還有音頻,視頻。
未來一定有人判斷,現在是一些圖片,看圖片比看文字舒服,未來一定是個流媒體。隨著我們網絡帶寬的提高,會出現很多流媒體的廣告,而不是文本的或者圖片的,或者是新的一種商業模式。所以它的形式和樣式,或者數據的格式是多樣化的。
但是這三點特征之上,我們會找到這之間是有關聯的,他么這個關聯的關系就是它的價值。所以我們看到所謂的大數據我們理解,不僅僅是大,最關鍵的是這些海量數據之間,它背后有大量的價值在。
如何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快速的分析處理,從而獲得商業價值的這些技術概念或者服務,我們把它稱為大數據。
為什么要強調進行快速和時時處理呢?我們知道北京的交通非常擁堵,是因為我們的道路信息,車輛信息,司機的信息,或者紅綠燈的信息是掌握在不同部門的人手里,有路政的,有交警的,還有我們個人的,各種情況都有。這些數據沒法整合。第二點就是我們傳遞過來的信息,其實是滯后的。大家開車的時候告訴你,現在東直門已經很堵了,你再告訴我堵,已經到這個地方了,我想撤也撤不了,時時性不高。其實我如果信息做到充分的整合,計算的能力有,有合適的表現和呈現形式的話,我們完全可以預測下10分鐘的整個情況和交通的流量。而且可以在我們目前車載的GPS上,時時的呈現三維的圖形,未來的3分鐘、5分鐘、10分鐘的判斷,技術上是可行的。
但實際上,由于我們過去管理的體制,系統之間的割裂數據的無法共享,也缺少很強大的整理工具,所以提供不了這樣的服務,實際上我們是需要的。
所以我們講的就是這個價值,它需要快速的處理和分析,然后以合適的形式來呈現。這是關于數據這樣產生的一些類型和他們之間的價值。
接下來就是關于這個量的評估,這個里面我不講太多,大家會發現,我們每年會產生40-50%的增長,未來可能會更快,我們評估還過于保守。每一年產生的數據量,別人一年產生的數據量,是過去一年產生數據量的總合。也有人做過這樣非常樂觀的估計。整個的量是在爆炸式增長,在過去幾年里大家可以看到,在全國有很多地方,也包括全球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當然有的已經弄起來了,但是有的還沒有弄起來。但是互聯網企業我們看到,BAT的,每年都是以幾萬的幾率在增長,這就是數據量在增加背后一個真實的支撐,而且在這個數據量的背后,還有很大非結構化的數據產生,也就是說非標準化的數據。比如我們看到的聲音、圖片,或者以后講的流媒體,其實都是非結構化的。那么我怎么樣來處理,其實它處理的方式和應用的方式或挖掘的方式,和我們傳統的文本搜索的方式是不太一樣的。就是數據量的增長。
當然我們看到,我們剛才提到的就是這些巨大的數據的背后,都是海量,多樣化的快速的價值化的數據,它能夠發揮它的意義。
如何能夠把這些海量數據的價值萃取出來?其實我們覺得在大數據的應用分為這么幾個環節,第一個就是生產和集聚的環節。
我們剛才談到的交易交互或者是傳感設備,其實都在生產和集聚資源,通過三種方式產生了大量的數據,數據之間產生了,我們要把它集聚下來,首先形成一個海量的數據,形成海量的數據源或者數據池,形成這些數據以后,我們要對它進行一個科學的管理。怎么樣存儲。當然現在比如說有一些壓縮的效果,比如說以前我們要監控,公安局要破案的時候,比如我們這個投影儀丟了,怎么辦,我們查攝像設備,昨天有沒有人進這個屋。那么我們可以說從二十一點一直到早起八點之間,這個時間有沒有人。無論有沒有人進入,我們這個攝像設備始終是開機狀態,他就是產生了大量的視頻數據,監控數據。但是大家想想,我們過去的時候,只能1分鐘1分鐘的看,或者找N個人,每個人看10分鐘,但是在技術的處理上,完全可以做數據標簽,有異物進入的時候,可以做數據標簽,當它是靜態畫面的時候,沒有人的時候,那就完全把它壓縮掉不要了,完全可以的。
晚上9點到第二天凌晨8點,十個小時的時間,可能就壓縮成20分鐘,或者壓縮成一個小時,無論對它的存儲的量大大降低,對我們使用它來講,也大大簡化了檢索時間,提高了它檢索的效果。所以要對數據進行合適的組織和管理,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方面,我們把數據拿來組織好了以后,關鍵是如何分析發現,找到不同的價值。像我們今天探討的,找到更多客戶的信息,把客戶消費的行為,或者客戶消費的傾向,怎么樣把它利用起來,怎么樣對這些消費者進行歸類,然后用正確的方式來處理,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把這個層面叫分析和發現,去找到價值。
大數據的根本不在大,而是在于它價值的發現。
另外就是應用和服務,那么就是有了這樣的價值,你如如何把它用恰當的形式表現出來,就像我剛才講到的,那么完全每一個司機,我如果預測下一個路段的情況,或者路口的交通狀況的話,我完全可以使用我目前車載的這張屏,來虛擬出來我周邊的情況和全程道路的情況,以及這條路上未來三到五個燈的情況,做交通流量全程的預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那這就需要很好的3D技術,重現技術,完全能仿真出來這個環境。這在技術上,也有很多的企業帶做探討。也就是說我找到了數據的價值,但是價值表現的形成,取決于你未來的價值增量大小。如果我們把它運用的好,那就會產生的附加值越高,而且用戶的接受度會很高。
所以我們看到,總整個大數據的應用方面應該是分為這么幾個層面,當然我們講整個的應用,我們提了這幾個,是我們討論很久,在2012年的時候,當然提了幾個概念,就是從決策上講,其實有一個智能化的過程。那么從企業來講,其實我們可以把數據做為資產。
為什么這樣講?其實過去的很多年里邊,我們在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很多企業建了很多的系統。但是所有的企業負責人都把數據中心、信息中心、或者說網絡中心,當做一個成本中心來對待,來支撐我業務運營的。它就是我的成本中心,每年我要投多少錢,需要養這些設備,需要養這些人,需要不斷的增加新的系統。但是從來沒有把這個企業的數據,把這個作為資產應用來看,在我們看來,過去歷史上積累的這些數據,都是它的資產。
而且不光企業自身的數據,也包括行業的數據,外部的數據,競爭對手的數據,這很多很多的數據累加起來,就可以決定我未來企業的戰略決策和我自身能力客觀的評估。過去很少有這樣定量的來幫助決策,這樣的一些工具,或者說這樣的一種可能性,今天使它有可能成為。
對我們個人來講,我們可以享受更好的信息服務,或者說信息消費的種類會變得更多。
這是我們對于大數據的一些理解,接下來我們看,我們覺得在未來有幾個熱點領域,可以非常關注的。一個是網絡上的行為。比如我今天看到很多網絡上網民發布的一些行為,還有一些金融的大數據,金融領域的一些應用,還有一些個人健康領域的一些應用。當然也包括企業的,包括政府的,當然也包括一些安全方面的一些信息的數據。
這六個方向非常有前景,比如我們在座的,可能不超過50個人,他么如果我們非常精準的找到我們50位,每一位體征的信息,大家可以做很多事兒。北京市1900萬人,我要掌握了1900萬人日常體征的信息,我做的事兒很多。
我曾經在一個場合研究過耐克的秘密,大家知道耐克最初出來一個耐克家,是一個運動愛好者的品牌,它是靠運動產品來植入芯片,去搜集我們比如跑步的人,我每天的運動量,我的步態,我的步長,我通過這種運動消耗多少卡路里。它在全球這個平臺上,現在已經超過一千萬人的運動愛好者。那么掌握了大量的運動愛好者的體征信息以后,可以把這個投入,來支撐自己的產品研發,但是更重要的他已經把這個數據產品化了,當然如果不是競爭對手,他可以賣給阿迪,可以賣給其他的藥廠,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在整個的應用領域里面,大家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不僅是這些,不僅這些點和方向。
所以這是對于大數據,我們的一些認識和理解。從方向上來講,現在已經到來,方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那我們如何的使用它,如何把它價值充分挖掘出來,這里面有很多可以探索和創新的。
第二個方面,就是互聯網對金融的顛覆式的沖擊,在2013年的時候這個詞被大家講爛了,很多很多的講,我覺得我們可以理一下,到底能帶來哪些沖擊?
第一個方面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客戶的服務,從物理的節點轉向虛擬的網絡節點轉型。就是我們不太依托與實體的金融的大廳或者終端,完全可以依托于我們自己的手機。我覺得這些,對用戶來說是一個解脫。即使我是工行的VIP客戶,我需要30萬入門的門檻。而且即使我是VIP客戶,我也需要到大堂去,除非我是過億級的客戶,銀行可以到我辦公室來服務,這樣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這樣的一種情況,技術所產生的使我們小資產階級也可以享受VIP級的服務。
第二點,就是大數據這樣一種應用和信息手段的應用,使我們去定制一些個性化的金融產品成為可能。
過去銀行怎么評判我們是不是貴賓客戶?是存量資產,對不對。我們有多少錢開多少戶,存量資產。我今天可能就10萬塊錢,那我不能。但是如果我們把一個人的全部的消費的各種信息刻畫出來,我們就可以評判這個人的喜好,和他對金融產品的需求,和他未來的增長潛力,我可以讓他提前兩年享受VIP的服務,但是他在三年以后,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十億級的,或者一百億級的優質客戶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其實用這些技術的分析和預測的一些產品,可以定位化的解決我們過去對于發展趨勢的一些判斷,有一些根據。
第三個方面,就是去構建一些虛擬的信用平臺,來加速金融中介的消亡。其實很大程度上,大家都知道最近做的虛擬信用卡,有很多這樣的一些產品,當然也發生了一些監管層面的問題,實際上趨勢是這樣的。
我一直在講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是兩個概念,所謂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企業做金融,所謂金融互聯網是金融企業用互聯網的手段衍生自己金融服務的手段而已。我們過去是支票,存折再到信用卡再到網絡支付,再到現在不需要任何的,可以跟我們終端綁定的。我覺得這都是金融功能或者是手段渠道的一種延伸,它本身對金融業務沒有造成本質的改變和沖擊。
那么這三種改變會帶來什么呢?這是我們總結了一下,第一個方面其實就是渠道的拓展,當商品流在做交易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借助的是渠道手段的一些拓展,或者說整合手段的一些創新。比如我們看到的這種理財的產品,余額的產品,這些等等,其實都是渠道的拓展,過去有固定的點,或者有大廳的,或者有特殊要求的,現在就是這個渠道拓展,拓展到我們的桌面,自己端的設備上,這是一點,它主要是服務于產品流,產品的交易。
商品在流動過程中,需要很多中介的產品和服務。
第二點就是資金流的產品和服務,那么這時候就是直接的,比如說我們談到的B2B,談到的這么多模式,其實就是資金流動的服務,而不是淘寶上我購買一個電器或者一個筆記本,它的商品的流動,那服務于資金流或者資本流都可以。這是基于之上構建的這種虛擬的信用商品。
第三個方面,就是數據流,就是有一天我的數據這種無形的資產,我也沒有錢,我也沒有商品,但是我有數據,數據也可以作為一個資產。就像剛才我舉到的耐克家的這個產品,我有1000萬人的生命體征信息,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就像騰訊說我有6億用戶,這是我唯一的籌碼,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看到,在渠道的拓展方面,我們看到的是傳統金融渠道的虛擬化,有效的一些整合,然后我們看到比如說現在已經有的形式上,這種券商綜合理財的產品,網上商城或者投資等等,它本質上是一個金融的電子化,我認為這是手段的延伸,僅此而已。
第二點就是虛擬性平臺的建設,我們看到剛才舉到的例子,那么革新的是傳統的金融媒介發生的體系,其實創新是很多的,它在本質上降低了我們交易的成本。
比如小額貸,客觀評估每一個用戶的資質,資信的情況,它大大的降低了。我們看到的這些內容,其實都做到很好的一些作用。
第三個方面,就是我們說的數據產品化,很重要的一個過程。有一天數據也作為一個產品,和資本一樣的重要,和商品一樣的重要,和我們的材料一樣的重要,和我們的能源一樣的重要,但是過去我們從來沒有去思考過這個問題。
當然我們習主席還是比較英明的,上臺后成立了一個網絡信息安全辦公室,頂層層面去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我們工信部的兩個司已經被劃到辦公室里面去了,就是我們的信息化推進司和安全司,專門去解決,從國家層面去解決這個問題。
好,這是對于互聯網金融,因為談的比較多,我覺得我們更多就是發展趨勢和形態上,有可能產生的一些未來趨勢上的判斷。
最后幾點建議。
一方面我們比較深刻的來認識互聯網技術,或者大數據技術對于我們目前的業態影響,如何進行產品的創新,包括流程的再造,模式的一些改進,包括創新性、個性化的服務。當然這里面也涉及到金融和互聯網企業之間如何構建我們競合的關系,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那構建這種競合關系的關鍵在哪里?在于如何為我們大家服務,好,我的報告就到這里,謝謝大家。